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金桥奖申报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来源:中国信用信息网(www.gov315.org)     时间:2020-02-27 02:24:11    【字号:    】      打印    分享到:

一、信用的产生与演进

    信用是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紧密相连的一个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原始的有关“赊”与“欠”的个人信用销售关系就已经存在。据史料记载,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共存,但实物借贷要早于货币借贷,这是因为最初的商品交易是实物交易。最早的实物交易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分离,商品价值的实现后于商品的让渡,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时间内清偿货款,这就出现了赊销,即最早的信用关系。随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加入了交易的过程,出现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不平衡,导致了货币借贷行为的发生,从而使信用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

    货币借贷意味着债权人给予债务人未来还款付息的承诺以信任。货币借贷的出现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因而使信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另外,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货币 (纸币)就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货币形式。正是由于信用关系的存在才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媒介商品流通。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由此可以看出,货币与信用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又进一步发展了。

    可以说,金融业就是这种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则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上的经济。信用交易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它既化解了商品交换与货币支付间的不平衡矛盾,又将市场导向有序化运作;同时,也可能是使市场陷入无序状态的诱因。因而当债权人授信失当或债务人回避自己的偿付责任时,信用风险也随之产生。为了控制这种风险,社会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只有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存在。

    二、信用发展的不同阶段

    1.信用道德阶段

    信用的原始涵义是道德意义上的信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信用道德的文化思想资源。例如,儒家思想认为,品德高尚的人以修身为事业进取的起点,而修身则不可缺乏诚实。儒家的诚实观是指忠诚无欺,成人成物的境界,是人的内在忠实品德与外在不欺诈行为的统一。儒家的信用观更是由来已久,内容丰富。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强调人不可以无信,强调信用的重要作用。他还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他主张,讲究信用足以教化民众,进而形成良好风俗,使国家强盛。中国历代都把信用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优良品德,作为为人处世之道以及社会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另外,儒家文化还有许多行为道德规范,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等。“君子”即守信之人,而“小人”则看重利益,不讲信用,不要信誉,可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多少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直都有借钱借物守信用的好习惯。例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句俗语虽简单,但意义却非常深刻。即使是在现代的民间小额借贷中,依然适用这些习惯。一旦某人借钱不还,特别是有钱也不还时,他在人们心目中的信用度便极大地降低了,人们便不会再与他发生经济往来。现在,中国民间仍然处于信用的道德化阶段之中,民间小额借贷仍有时不用写借据,完全凭借借方的个人信用,这也是信用的道德化阶段的表现。

    2.高利贷信用阶段

    高利贷信用,就是以牟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高利贷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高利贷活动的贷者是商人,特别是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宗教机构认识、职业军人等。高利贷资本的主要特点是高利率、非生产性和保守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充斥着与高利贷斗争的历史。银行业以后彻底瓦解了高利贷生存的基础,资本主义信用也随之产生。

    3.商业化信用阶段。

    信用的商业化发展阶段,是将信用记录当作一种“信息商品”进入市场,像所有信息商品那样可以买卖。 1830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征信公司就是进行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维护和管理活动的专业组织。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一般都有专门经营个人或企业“信用记录”的公司。这些公司从社会各部门、各种渠道有偿收集客户的信用记录资料,将这些信用记录的原始资料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现在的征信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将数据库用光缆与各个金融机构连接,随时提供在线服务。当银行和信用卡公司需要了解或调查某个客户的信用记录时,随时可以从该公司购买这些记录资料。由于有了信用记录资料的商业化,在市场上就形成了“市场信用的纪律和制度约束”。信用纪律的约束表现在:工商企业不会向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进行信用销售;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不会对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发放贷款。这是对客户信用记录的商业化。

    在现代社会,不仅一般企业、个人的信用记录被商业化,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的信用也被商业化了。美国征信企业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首次建立了衡量债券倒债风险的体系,并按照倒债风险确定债券等级。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已成为全球性的信用评估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其确定的级别在许多国家都是通用的,有权威的,它们每天经营的业务主要就是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金融机构如果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其发行价格和发行成本与该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有相当大的关系。当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越高时,其发行债券的成本越低。相反,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越低,它发行债券的成本也就越高。 所以,这些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与技术,也成为商业市场的知识产品。

    4.信用的证券化阶段

    信用发展到证券化阶段,是指原来由一个或两个担保人来承担的贷款信用,采用由大众来担保。保险经营就是信用契约化的典型。保险公司单独没有能力承担被担保的风险,但是因为保险公司通过一个风险分散的特殊经营,由大众买保险后来分担风险,保险公司因此就可以承担较大的风险。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贷款的担保经营方面。当担保人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将担保的风险分散给大众时,担保人的风险也可以同样减少。这种做法就是信用的证券化。通过证券化的方法,以支付一定利息为条件,向大众出售担保证券、债券或契约,以及商业票据,可以筹集到大众担保的资金,这就为信用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更有效的机制。信用好的大型金融机构,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然后,再将以较低成本获得的资金转给融资成本较高的小型公司。这通常是大型国际银行总行对海外分行提供资金的主要方法,这也相当于总行对分行的信用担保一种证券化。信用的证券化实质上就是采用市场的方法,将信用担保的履行变成了依靠市场来保障,而不是基于个别金融机构或个别人的道德水平和偿付能力。


中国质量信用调查测评联合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