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金桥奖申报

万钢:推动大众创新创业 增强发展新动能
来源:高新网     时间:2016-04-08 17:03:55    【字号:    】      打印    分享到:

3月10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诸多热点问题。

  继续深化改革  提升创新能力

  万钢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介绍说,“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捷报频传,杰出人才、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二是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能、新的动能。三是战略高技术更加贴近民生,进入市场。四是区域创新更加活跃,形成了创业创新的生态。五是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

  “十三五”期间如何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万钢表示,“十三五”要继续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为引导来构建我国的先发优势,培育持续创新能力;要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创业创新服务网络;要建设现代化的产业技术体系;要继续深化改革,提升创新能力。

  80%科技成果靠企业转让吸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61次提到了创新,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科研成果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那么,如何破解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市场大潮中开花结果?

  “应该说这几年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也有短板。”万钢实事求是地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到2015年年末,全国技术市场的成交额已经达到9835亿元,这说明成果转化发展比较快。但是从结构上看,80%左右是企业进行转让和吸纳的,高校、科研院所在转化成果时还有一些障碍。

  对此,万钢表示,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主要是在四个方面破除了成果转化的障碍:首先,取消审批程序。这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步骤,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第二,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直接参与这些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可以享受转化受益的50%以上。第三,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鼓励高校开放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试验、咨询等一系列服务,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第四,还要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为了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最近又颁布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并已在网上公布。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法律的规定、政策的落实扎扎实实地实施到位。”万钢说。

  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在回答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时,万钢表示,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1.4万亿元,其中77%来自于企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万钢说,之所以重视科技投入结构,是因为它可以反映投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反映出企业已经牵头一些重大项目,比如高铁、核能、特高压输变电等,这样可以转变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在万钢看来,企业投入增加也反映了政策的落实情况。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这些政策都在引导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前端研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开展研发,满足市场更新更高的需求。

  另外,从投入效益上看,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反映在区域创新上,去年我国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0多个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此外,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政府资金就可以更多地转移到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国家战略,比如航空航天、深潜等这些重点领域上,为国家长远的创新能力建设做出贡献。

  发展众创空间   助力年轻人实现梦想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举措,青年人的梦想、智慧和才能面向市场才能充分展示,这是他们的权利,我们要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同时这也是我们提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推动众创空间发展,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万钢说,目前,全国已经有约500家获得国家各类支持的众创空间,它们和原有的企业孵化器、各类产业大学科技园、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起,形成了一个创业体系,就是说企业可以在众创空间中建立,然后转移到孵化器、加速器进行产业化发展,进入市场以后又可以得到产业园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支持。

 “重点还是在营造一个相互连通、能够持续发展的创业创新生态。”万钢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在记者会上介绍了浙江发展众创空间的情况。

  浙江省2014年开始出现众创空间,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个,其中杭州市占70%,创业热情十分高涨,尤其是浙江省还出现了特色小镇。作为集聚相关特色产业的固定区域,特色小镇把产业、生活和旅游很好地进行结合,形成年轻人创业、人才创业、互联网创业的新格局。

  屠呦呦先生是“中国骄傲”

  在谈到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时,万钢表示,科技界为之振奋。

  “屠呦呦先生在发表诺贝尔奖获奖感言时说,她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耀。从这点上更感觉到我国科学家的高风亮节。”万钢说。

  万钢表示,屠呦呦因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成就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万钢强调,这项工作是当年国家科委等部门面对亚洲地区的民生问题,集中40多个团队、500多名科学家进行协同攻关。屠呦呦在国内首先推广应用青蒿素,解决了国人健康面临的问题。经过40多年的努力,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推广、应用、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屠呦呦先生的成绩已经铭记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万钢表示,新中国建立以来,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的功绩记在共和国的功劳簿上。”万钢表示,这些科学家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了科学事业而奋斗,为了民众所需、国家所需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万钢冀望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取得更大成果,服务于国家发展,也服务于世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职业教育

  当记者问及中国人如果要达到“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需要多少年时,万钢深有感触地回答:“我在德国学习5年,工作10年,回来已经16年,但是有很多事情还是历历在目。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万钢表示,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是教育的结果。德国哪怕一个商店的售货员也要进行系统教育,包括包盒子、做礼品等,都有一个系统的教育。因此,从教育抓起,抓职业教育,对于培养我国专业性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第二是精神,这种精神产生于文化。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产品粗制滥造,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很大问题。20世纪初,德国制造的商品,英国人强制性地让其打上原产地标识。德国人对此进行反思,逐渐对每一件事情都会进行认真要求,形成了工匠精神,使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得到认同。在当今的创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加强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使更多产业一线的工人能够得到更系统的教育,使质量为上的要求变成企业的发展文化,使每个人都把产品的质量和创新作为自身需求和文化的组成部分。

  更喜欢“人人对弈”

  “谷歌的AlphaGo和李世石九段对弈,获得了首场胜利,一共要打五场,对后面的情况我们也很关注。我们国家在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好发展。”当记者问到如何看待近日人们热议的人机对决话题时,万钢表示,“从下棋的角度上,我还是喜欢人与人对弈。因为人与人对弈除了背棋谱外,还有很多的随机性和未知性,情绪的好坏等,这样可能更贴近生活,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人和人的交流还是十分重要的,包括我们今天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万钢说。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